一如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所说,中国人对于味道的感知,既源于饮食,又超越了饮食,它不单单是味觉和嗅觉上的感官刺激,更是深植于中国人心中的家乡文化。
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,每一道美味佳肴,都是食物与调味品的结晶。我们没办法想象没有调味品的食物,也无法忘却家乡老酱在舌尖上的回味。
中国调味品协会介绍,在饭店每吃100元的饭,就有3-5元花在了调味品上,若是在高档酒店,将占10%甚至更高。日前,记者从湖北省调味品协会获悉,2013年,全省1208家调味品企业年总产值达160亿元,行业发展空间巨大。
近日,湖北省调味品协会第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。据省调味品协会秘书长顾辉介绍:“2013年湖北省饮食业产值为6359亿元,而其中,调味品行业产值约160亿元,行业提升空间巨大。”
目前,湖北省共有1208家调味品生产企业,从业人员达8.25万。较往年相比,省内调味品行业呈现日益上升的势头。除了家喻户晓的宜昌土老憨、武汉福达坊、武汉劲宝、湖北百信等传统优质品牌之外,还涌现出南漳水镜庄等一批新兴品牌,在实现企业产值增长的同时,不少调味品企业都表现出“口感上不输于外地品牌”的劲头。
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表示,我国每年有将近20000亿的餐饮业的产值,调味品在其中所占比例亦不少。比如,高档饭店里比重占到10%,在其他饭店也占到3%—5%。也就是说,每在高档饭店消费10块钱,就有1块钱是花在调味品上。
目前,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总产值为1500亿,占比约为全球的10%,近年的行业年增长率都保持了每年15%以上的发展,是食品领域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。
从宜都走出来的湖北本土龙头味企“土老憨”调味品,作为行业的后来者,正是看到并抓住了调味品市场发展的黄金机遇,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从一个县市小厂发展成省级大型调味品生产企业。
新任省调味品协会会长、土老憨集团董事长陈世贵介绍,集团从农产品加工挖到“第一桶金”,积极探索出实行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合作社+基地联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推出特色主产品“宜都蜜柑”,同时,又利用“清江野渔”项目实现循环经济。
光一条鱼就可以做鲜切鱼头产品、鱼身做“清江野渔”等休闲食品,余下的鱼肉鱼骨边角料可做鱼蛋白(肽)粉,淡水鱼养殖的沼气、残渣作为有机肥用于柑橘种植,标果售卖,非标果可做柑橘醋、柑橘酱等,而橘皮橘渣又可作为饲料用于淡水鱼养殖。
如今,土老憨即将建成投产的鱼鲜酱油生产车间可年产优质酱油15万吨,产值可达30亿元,土老憨志在取得湖北25%的调味品市场占有率,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。
对于助推湖北调味品行业的发展,陈世贵表示:“湖北是鱼米之乡,资源得天独厚,只要深化农业产业化,做好精深加工,延拓农产品产业链,做好调味品就不难。”
据介绍,目前调味行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,渠道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、品牌知名度高。
一方面,随着时下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,对调味品的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。国内调味品企业应该要针对消费者不同的烹饪需求,开发各种专用调味品,如专门的蒸鱼豉油、寿司专用酱油等。
另一方面,复合调味品(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配制的调味料,如火锅底料、烧肠香料、炸鸡配料、椒盐等)的前景更加广阔。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中,复合调味品占市场占有率的80%以上,而在我国只占20%,发展的潜在能力很大。
以川企为例,早在2011年,金宫、丹丹、临江寺等20余家四川味企,便在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带领下,开始由之前的“单兵独斗”模式进入产业整合发展阶段,抱团“北上”开拓市场。这一方面利于资源整合,另一方面也利于提高行业自律性,在调味品市场取得产、供、购、销多方直接合作。
湖北味企业内一致认为,本土调味品质量并不比外地知名品牌差。就调味品行业而言,消费者更青睐熟悉的品牌。新进入的企业要突破,不仅需要高额的品牌营销费用,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,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劣势。
省调味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顾辉介绍:“湖北的调味品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,而且多经营复合调味品产业。新企业要突破品牌障碍,除了改善自身经营策略,‘抱团’共谋发展,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多关注和支持,为湖北本土调味品牌培育生存和发展的土壤,推动行业良性发展。”
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 新出网证(鄂)字5号鄂新网备1005-000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 举报邮箱:
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 鄂B2-20090118鄂ICP备13008093号
地址: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湖北知音传媒股份公司院内 网站邮箱: